大修是龙门吊生命周期中恢复设备性能的关键工程,通过系统化的流程管控和科学的项目规划,可全面消除设备隐患,确保其安全运行性能达到标准要求。这项工作需遵循 “全系统检测 - 精准维修 - 严格验收” 的原则,建立覆盖前期评估、实施管控、质量验证的全流程管理体系。
前期评估与方案制定是大修的基础。当设备连续运行达到 7200 小时或出现结构性故障时,需启动大修程序。首先依据 GB/T 14406-2011 标准开展全面检测,通过无损探伤检查金属结构裂纹缺陷,用精密仪器测量主梁下挠量、跨度偏差等关键参数,对传动系统进行解体检查,记录齿轮磨损、轴承间隙等数据。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大修方案,明确金属结构修复、部件更换、系统调试等核心项目,标注关键工序的技术标准,如车轮滚动面磨损量不得超过原厚度的 20%,制动瓦衬磨损量需控制在原厚度的 50% 以内。方案中需同步规划资源调配,包括备件采购清单、专用工具配置及人员分工,设置 10%-15% 的备用资源应对突发需求。
分系统大修实施需按专业模块推进。金属结构维修重点处理主梁、支腿等关键部位,对超标下挠进行矫正,对裂纹缺陷采用焊接修复,确保跨中水平旁弯不大于跨度的 1/2000。轨道系统需检查轨距偏差和磨损情况,更换磨损超 3mm 的轨道,调整轨距至 ±2mm 允许偏差范围内。传动系统解体检修齿轮与减速器,齿轮磨损超原齿厚 5% 的起升机构齿轮必须更换,装配时保证啮合面积不低于齿高的 40% 和齿宽的 50%。电气系统重点检测电机绝缘性能,更换老化电缆和接触器触点,调试保护装置动作逻辑,确保导线对地绝缘电阻不小于 0.5MΩ。各系统维修实行工序签证制度,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。
质量验收执行多级验证程序。分项验收需核查所有更换部件的合格证,测试制动轮径向跳动、轴承温升等参数,如减速器轴承温升不得超过 40℃。整体性能测试包括静载和动载试验,静载试验以 1.25 倍额定载荷悬吊 10 分钟,检查结构有无永久变形;动载试验以 1.1 倍额定载荷连续运行 1 小时,验证机构运行平稳性和制动可靠性。试运行阶段需监测各机构空载运行状态,记录起升速度、运行噪音等数据,确保无异常振动和卡滞现象。所有试验数据需形成书面报告,与检修记录共同存档。
项目管理需强化进度与安全管控。采用 “挂图作战” 模式分解任务节点,将大修周期按金属结构、传动、电气等模块划分,实现并行作业缩短工期。每日召开协调会跟踪进度,对滞后项目及时增配资源。安全管控贯穿全程,作业前执行断电验电程序,高空作业设置安全平台,吊装作业使用经校验的起重设备。建立应急预案,针对焊接火灾、电气短路等风险配备消防器材和绝缘工具,关键工序实行双人监护制度。大修完成后整理技术档案,包括缺陷处理记录、试验报告等资料,为后续维护提供依据。通过标准化的流程管控,可确保大修后设备综合性能恢复至设计标准的 95% 以上。